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吃饭血糖还高?
一些患者连续几餐不吃饭,但发现血糖值还是很高,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事实上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是不可取和不科学的。当患者连续几餐不吃饭时,人体会分泌大量升高血糖的激素,使储存的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同时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以补充血液中的葡萄糖的不足,维持人体能量供应。由此可见不吃饭不但会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影响人体供能,使抵抗力下降,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酮症酸中毒。
存放血糖仪应该注意些什么?
通常:
仪器的保存温度请参考血糖仪使用说明书,以免损坏。相对的湿度应在85%以下。避免将仪器存放在电磁场附近(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
如果血糖检测值高于16.7mmol/L、同时出现多尿、夜尿频密、口干渴、容易疲倦、食欲暴增、体重下降,应怎么办?
应更频繁检测血糖;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治疗方案;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使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血糖时,为什么会出现“E-5”?
这可能是因为您在使用时没有留意操作顺序或屏幕提示符号。请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参看《活力型简易操作指南》 以下三种情况也会出现“E-5”:
插入预先滴过血或已使用过的试条
插入受潮或已过效期的试条
测试窗被污染,或曾用有色消毒溶剂擦拭
怎么知道试纸插入是否正确?
罗氏系列血糖仪:
当您将试纸插入测试槽后应该听到轻微的“咔哒”声,显示屏试纸符号边会出现滴血符,表明血糖仪检测血糖准备就绪。如果新试纸插入后显示“E-1”或“E-9”,请重新插入,并确保试纸完全插入到位。
糖尿病病人能吃水果吗?
血糖控制得较好的患者,可以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西红柿、西瓜、香瓜等,食用量控制在适量范围内并酌减主食量为宜。吃水果最好选择在下午3-4点,此时体内血糖降得较低,摄入葡萄糖对人体影响较小。吃水果前后,应监测血糖,血糖稳定才可放心食用。病情不稳定、血糖还未控制的患者应禁食水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之间有什么差别?
血糖,又指血液葡萄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单糖。血糖测试的结果反应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观察的是较长一段时期的血糖水平,它可反映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
检测血糖时该怎样采集血样?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先将拇指顶紧指尖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侧采集血样。
采血后请勿反复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我该多长时间检测一次血糖?
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视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而定,以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为目标。您应该按医生推荐的那样经常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通常: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2.建议新糖友的测糖方案为:一周内连续三天密集测糖,一天监测血糖的时间分布为七个点,分别是三餐前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3.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友,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 2 h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 次,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1】。
4.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可根据自己的治疗方案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或者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采血针是否可以反复使用?
严格来说,采血针一经使用之后,其针尖不再锋利,针尖会随着使用的次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钝,采血时会因为针尖变钝而增加疼痛感。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过的采血针容易繁殖细菌,可能会直接危害健康。因此,在血糖检测完毕,必须立即将使用过的试纸及采血针弃置在适当的容器内。
关于罗氏®卓越金采®血糖试纸(葡萄糖脱氢酶法)的用户沟通信
用户沟通信.pdf
试纸该如何保存才能使它始终处于最佳检测状态?
保持试纸的干燥
试纸筒盖内的干燥剂能帮助试纸保持干燥。每次取出试纸后都应立即盖紧筒盖,以免试纸在不知不觉中受潮,也避免干燥剂因暴露在空气中失效。
丢弃旧试纸筒
严禁用旧试纸筒装盛其它东西(尤其是酒精),以免筒盖混淆,造成新试纸受潮。
保证未用试纸始终储存在原装筒内
严禁将试纸分装在其它容器内(包括旧筒)。严禁将密码牌或已用过的试纸混装在现用试纸筒内。
注意试纸失效期,并确保在有效期内用完
试纸应避光干燥保存
如确需放入冰箱,取出时应先使试纸筒回复至室温,再取试纸进行检测,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每次使用试纸前,先确认仪器显示屏上的密码号与试纸筒上的密码号(code)一致。
如果血糖检测值低于3.9mmol/L,同时伴以下征状:如冒冷汗、发抖、头晕、心跳加快、焦虑不安、眼花、手震,应怎样办?
应立即进食一些容易吸收的单糖类,如:果汁、糖果等。平常应随身带一些葡萄糖片或糖果以备急需。缓解后,应立即进食一些点心,例如面包、饼干或正餐。注意分析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例如食物摄入不足、或用药过量等,如有需要应到医院就诊。
为什么每次血糖仪的测试结果有所不同?是否不准?
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一样,血糖水平除受身体状况和自身激素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情绪、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的影响,一天中血糖值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每次血糖值有所差异,有可能是反映了您身体状况的变化。但如果您觉得测试结果有疑问,可先回顾检查一下测试步骤是否正确、试纸是否过期,如不放心,可到医院门诊随访、向医护人员请教。
糖尿病能治愈吗?
不能,但是能够控制。通过血糖监测、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同时按医嘱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从而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使您的生活健康轻松。
在怎样的情况下应该清洁血糖仪?
通常:
当您所使用的血糖仪看上去有些脏时,尤其是测试槽被血滴污染时,应该清洁血糖仪。此外,您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清洁。
如何做:
测试槽:轻轻取下,用清水洗涤或用75%的酒精擦拭,并使之完全干燥。
测试窗:用微微挤干的酒精棉球或棉棒轻轻擦拭(切勿将酒精和清水渗入血糖仪内部),待其干燥后,再将测试槽安装回原处。
如果血糖仪检测的结果比预想的结果过低或过高,该怎么办?
请按下列步骤核对问题所在:
是否使用配套的血糖试纸
您所使用试纸的密码号是否与血糖仪显示的密码号一致
从试纸筒内取出试纸后,是否在3分钟内进行检测
试纸槽和测试光源是否清洁无污染
您目前使用的试纸筒是否一直保持紧闭
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
试纸是否在适当的温度下保存(如:不能将其存放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
如果上述问题均为“是”,请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如果质控检查证实血糖仪工作良好,用另一条新试纸重新进行一次血糖测试。如您觉得新的结果仍可疑,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糖尿病病人应该定期做哪些检查?
1. 每次复诊时检查血压、体重。
2. 每2-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 每3-6个月检查一次腰围及臀围。
4.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5.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眼部情况(应包括眼底检查)。
6.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足部、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
7. 可做心电图或者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情况[1]。
参考文献:
1. 依貂,糖友需知的检查,《糖尿病新世界》 , 2013 (12) :22-25.
如何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而危及生命的,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虽然是常见的并发症,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以下预防措施是针对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提出的。
1.使用胰岛素者,请做好饮食与胰岛素的配合,用药后延误进食或摄入不足都应避免。
2.不能以酒代替主食,更应避免过量饮酒而不进主食。
3.每次注射胰岛素前都应仔细核对剂量,避免超量用药等错误。
4.老年患者应避免长效磺脲药过量,应按照医嘱慎重加减药量。
5.运动后宜适当加餐,运动量应尽可能恒定,并注意运动时间的选择。
6.外出旅游或感冒等特殊时期相应增加血糖检测次数。
糖尿病病人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1]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不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状态,还能预防、改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的有节奏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每次运动应有运动前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及运动后至少5分钟的放松活动。运动中有效率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分钟。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配合,影响运动量的大小,所以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运动持续时间则适当延长。
运动能给糖友带来很多好处,但糖友也要注意运动方式、运动时长、运动强度等,万不可让良方变成“毒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怎样才能知道血糖是否得到控制?
医生会根据糖友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控糖目标,糖友可以通过血糖自我监测了解自身血糖是否得到控制。
餐前血糖是糖友们不该轻视的,它能反应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也可以作为糖友调整摄入食物量以及餐前注射胰岛素量的依据。糖友们可以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自己餐前血糖是否控制得当,如果在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血糖水平已不在控制范围内了。
餐后是糖友控制血糖的重要时间点之一,血糖控制不好则可能出现餐后高血糖,它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之一。餐后低血糖也可能出现,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10mmol/以内[1],老年糖友可适度放宽控制目标。
糖友在控制某些特殊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之外,还要注意血糖整体水平,血糖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下降对糖友身体危害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78-498.